電池外部短路試驗機作為評估電池在短路場景下安全性的核心設備,可針對不同類型、不同形態的電池及電池組件進行短路測試,其測試對象覆蓋從基礎電芯到復雜電池組的全范圍。以下從可測試的電池類型和電芯、電池組的短路安全性評估維度兩方面詳細說明:
涵蓋化學體系、應用場景、形態結構等多個維度,具體包括:
按化學體系劃分鋰電池:鋰離子電池(三元鋰電池、磷酸鐵鋰電池、鈷酸鋰電池等)、鋰聚合物電池(軟包鋰電)、鋰原電池(如鋰錳電池)。其他化學電池:鉛酸蓄電池(啟動用、儲能用)、鎳氫電池(混合動力汽車用)、鎳鎘電池(工業設備用)、鈉離子電池(新興儲能電池)等。
按應用場景劃分消費類電池:手機電池、筆記本電腦電池、藍牙耳機電池、智能手表電池等小型電芯及電池組。動力類電池:電動汽車動力電池(方形、圓柱、軟包電芯及模組)、電動自行車電池、電動工具電池(如鋰電池組)。儲能類電池:儲能電站用磷酸鐵鋰電池組、家庭儲能電池系統等。特種電池:醫療器械用電池、航天航空用耐高溫電池等。
按形態結構劃分單體電芯:圓柱電芯(如 18650、21700)、方形電芯(鋁殼、鋼殼)、軟包電芯(聚合物電芯)。電池組 / 模組:由多個電芯通過串并聯組成的電池組(如電動汽車電池模組、儲能電池簇)、帶保護電路的集成電池包(如充電寶電池組)。
通過外部短路試驗,可從以下核心指標評估電芯和電池組的安全性能,判斷其是否符合行業標準(如 GB 31241、IEC 62133、UL 1642 等):
熱失控風險:測試短路過程中電芯的最高溫度(是否超過標準閾值,如 60℃、130℃)、溫度上升速率(是否急劇放熱),評估是否發生冒煙、起火、爆炸。
電壓與電流變化:監測短路瞬間的峰值電流(是否符合設計承受能力)、電壓下降曲線(是否快速降至 0V 或出現異常波動),判斷內部結構是否損壞。
物理狀態變化:觀察短路后電芯是否出現漏液、鼓包、殼體破裂、噴濺(如電解液飛濺),評估電芯外殼的抗爆性和密封性。
安全性判定:若短路后無起火、爆炸,且溫度、物理狀態符合標準要求,則判定為 “通過";反之則存在安全隱患。
整體熱擴散風險:評估短路時熱量是否從單個電芯擴散至整個電池組(是否引發連鎖反應),監測電池組整體最高溫度、不同位置的溫度差異(判斷熱管理系統有效性)。
保護電路響應:測試電池組內置的保護板(BMS)在短路時是否快速觸發過流保護(如切斷回路),響應時間是否符合安全要求(避免持續短路引發危險)。
結構完整性:檢查電池組外殼、連接件(如極耳、導線)在短路時是否燒蝕、斷裂,評估整體結構的抗短路沖擊能力。
安全性判定:除滿足單體電芯的安全要求外,還需確保電池組無整體起火、爆炸,保護電路正常工作,無熱擴散現象,方可判定為符合安全標準。
無論是電芯還是電池組,外部短路試驗的核心目的是模擬實際使用中可能出現的情況(如線路老化、誤操作導致的正負極直接接觸),通過標準化測試提前暴露其安全隱患,為電池設計優化(如增強殼體強度、改進 BMS 算法)、生產質量管控提供關鍵依據,最終保障終端產品(如電動汽車、儲能設備)的使用安全。
不同類型的電池因應用場景不同,其短路安全要求也存在差異(如動力電池的測試標準通常嚴于消費類電池),因此需根據具體電池類型和行業規范調整測試參數(如短路電阻、測試時長),確保評估結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。